个人信息对价化及其基本制度构建

被引:66
作者
郑观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对价化; 信息自决权; 可撤回之同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呈现对价属性。服务换取信息的对价化交易模式以个人对信息享有权利主体地位为前提,现行民事规范对此却界定不清。否认个人信息的私权属性或仅承认主体具有防御权能的观点,折射出对主体信息自决和客观交易现实的误解与漠视。考虑到个人信息的人格法益属性,应建构以信息自决为核心内容的主体权利制度,承认主体享有积极利用权能,并采用可撤回之同意作为行权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98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普遍免费+个别付费”: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个新思维 [J].
张新宝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15
[2]   人格权的属性: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利用 [J].
王利明 .
中外法学, 2018, 30 (04) :845-861
[3]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4]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程啸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
[5]   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3-23
[6]   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利用与保护的均衡——“资源准入模式”之提出 [J].
朱新力 ;
周许阳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8 (01) :18-34
[7]   数据的法律属性及其民法定位 [J].
梅夏英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9) :164-183+209
[8]   再论人格权的民法表达 [J].
邹海林 .
比较法研究, 2016, (04) :1-17
[10]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