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

被引:153
作者
程啸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自然人; 个人信息; 人格权益; 隐私权;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20.08.00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由于对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存在争议,我国《民法典》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从我国《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来看,可以明确的是,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而非公法上的权利。自然人就其个人信息享有的人格利益和经济利益都可以通过作为人格权益的个人信息权益予以涵盖并保护,无需再确认作为财产权的个人信息权益。在我国法上,自然人就其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民事权益是一项新型人格权益,其与隐私权在权利性质、许可使用、侵害行为以及处理规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作为隐私的私密信息首先适用隐私权的保护规则,法律对隐私权没有规定的,应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The two Western cultures of privacy: Dignity versus liberty [J].
Whitman, JQ .
YALE LAW JOURNAL, 2004, 113 (06) :1151-+
[2]   PRIVACY [J].
PROSSER, WL .
CALIFORNIA LAW REVIEW, 1960, 48 (03) :383-423
[3]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J].
周汉华 .
法商研究, 2020, 37 (03) :44-56
[5]   个人信息权作为民事权利之证成:以知识产权为参照 [J].
吕炳斌 .
中国法学, 2019, (04) :44-65
[6]   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J].
程啸 .
中国法学, 2019, (04) :26-43
[7]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
[8]   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 [J].
叶名怡 .
清华法学, 2018, 12 (05) :143-158
[9]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程啸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