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

被引:153
作者
程啸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自然人; 个人信息; 人格权益; 隐私权;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20.08.00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由于对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存在争议,我国《民法典》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从我国《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来看,可以明确的是,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而非公法上的权利。自然人就其个人信息享有的人格利益和经济利益都可以通过作为人格权益的个人信息权益予以涵盖并保护,无需再确认作为财产权的个人信息权益。在我国法上,自然人就其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民事权益是一项新型人格权益,其与隐私权在权利性质、许可使用、侵害行为以及处理规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作为隐私的私密信息首先适用隐私权的保护规则,法律对隐私权没有规定的,应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31]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应对 [J].
徐明 .
中国法学, 2017, (01) :130-149
[32]   民法人格权和宪法人格权的独立与互动 [J].
张善斌 .
法学评论, 2016, 34 (06) :50-60
[34]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35]   人格权中经济价值法律保护模式探讨 [J].
王叶刚 .
比较法研究, 2014, (01) :160-170
[36]   动态系统论导论 [J].
海尔穆特库齐奥 ;
张玉东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 (04) :40-47
[38]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J].
王利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68-75+199
[39]   人格权的宪法意义与民法表述 [J].
刘凯湘 .
社会科学战线, 2012, (02) :200-208
[40]   关于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若干问题 [J].
姚辉 .
法学论坛, 2011, 26 (06)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