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作为民事权利之证成:以知识产权为参照

被引:145
作者
吕炳斌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知识产权; 行为规制权利化; 民事权利体系;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4.003
中图分类号
D923.4 [知识产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有别于数据,也不同于隐私。它以个人敏感隐私信息为内核,往外扩散,其边界处于相对确定的状态。以知识产权为参照,相对确定的边界并不影响个人信息的权利化保护。以尊重人格尊严和自由为理念,以个人信息的自我决定或自我控制为理论基础,个人信息权宜定性为人格权。无形的人格特征具有财产利益,在原理上亦接近于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财产权。个人信息与知识产权的客体类似,均是特定的信息,其权利不能架构在占有的基础上,不是对客体的圆满状态的控制。可借鉴知识产权的"行为规制权利化"的构建路径,以同意、访问、查阅、抄录、复制、更正、删除等具体行为为支点,形成包含个人信息利用的知情权、个人信息利用的决定权以及保护个人信息完整准确权这三方面内容的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权可以满足绝对权的特征,融入民事权利体系中的绝对权大家庭。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65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数据安全法:定位、立场与制度构造 [J].
许可 .
经贸法律评论, 2019, (03) :52-66
[2]   个人信息使用的合法性基础——数据上利益分析视角 [J].
高富平 .
比较法研究, 2019, (02) :72-85
[3]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
[5]   论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分离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19, (01) :224-243
[6]   我国个人敏感信息界定之构想 [J].
胡文涛 .
中国法学, 2018, (05) :235-254
[7]   “普遍免费+个别付费”: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个新思维 [J].
张新宝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15
[8]   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 [J].
叶名怡 .
清华法学, 2018, 12 (05) :143-158
[10]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