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敏感信息界定之构想

被引:189
作者
胡文涛
机构
[1]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敏感信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个人信息保护;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8.05.013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敏感信息在我国规范性文件中已有体现,但规定间存在一定冲突。公众对不同信息敏感度存在差异,通知同意规则也已引发诸多质疑,我国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必要对个人信息进行类型化区分,以实现信息保护与信息利用的更好平衡。敏感信息界定方法,宜在现行定义加列举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处理的情境和目的为考量因素。具体种类方面,应结合对泄露该信息是否会导致重大伤害、给信息主体带来伤害的几率、社会大多数人对某类信息的敏感度三个因素的综合考量,立足于中国国情,回应技术的发展,将健康信息、性生活和性取向、身份证件号码、金融信息、政治意见、通讯信息、基因信息、生物特征信息和精确地理位置列为个人敏感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5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论同意在个人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基于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二维视角 [J].
汤敏 .
天府新论, 2018, (02) :76-82
[2]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之检讨与重塑——以隐私控制理论为基础 [J].
金耀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11) :61-69+157
[3]   特朗普时代美国信息通信业核心制度的变革走向 [J].
沈玲 .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7, (07) :58-64
[5]   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分析--以欧美隐私盾协议为视角 [J].
曹杰 ;
王晶 .
国际经贸探索, 2017, 33 (04) :107-116
[6]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重构 [J].
范为 .
环球法律评论, 2016, 38 (05) :92-115
[7]   论同意不是个人信息处理的正当性基础 [J].
任龙龙 .
政治与法律, 2016, (01) :126-134
[8]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9]   云计算背景下欧盟消费者个人敏感数据的法律保护 [J].
鞠晔 ;
王平 .
法学杂志, 2014, 35 (08) :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