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被引:238
作者
周汉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人格权; 隐私权; 新型权利; 个人信息控制权;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20.03.005
中图分类号
D923.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保护的本质究竟是权利还是权益,民事立法中产生了很多争论。争议的根源在于将人格权(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这两项根本不同的制度强行并列,并试图以传统民事权利话语体系来界定个人信息保护,最终难免出现各种矛盾。个人信息保护是信息时代的一项全新挑战,个人信息控制权是需要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的一项新型公法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
[3]   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J].
丁晓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6) :194-206
[4]   个人数据保护“同意规则”的检视及修正 [J].
胡文华 ;
黄道丽 ;
孔华锋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8, 35 (09) :292-299
[5]   再谈个人信息保护路径——以《民法总则》第111条为出发点 [J].
徐美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8, (05) :82-95+207
[6]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7]   论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的区分与衔接 [J].
王利明 .
比较法研究, 2018, (02) :1-11
[8]   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3-23
[9]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J].
杨立新 .
法学论坛, 2018, 33 (01) :34-45
[10]   我国《民法总则》的成功与不足 [J].
王利明 ;
周友军 .
比较法研究, 2017, (0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