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碎片化与体系解释

被引:24
作者
张勇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超个人法益; 碎片化; 体系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立法保护存在不系统、不协调的"碎片化"问题。公民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在于个人身份与个体特征的可识别性,但并非所有个人信息都要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刑法中个人信息法益既有传统上包括隐私权在内的人身权、财产权,也有"超个人法益"即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利益及秩序,因而需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法益保护的刑法体系。司法实践中需要运用体系解释方法,通过刑法与网络安全法的衔接协调,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因素,处理相关联罪名竞合关系,在刑法体系内外部进行修复,从"碎片化"实现"体系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预防刑法的扩张及其限度 [J].
何荣功 .
法学研究, 2017, 39 (04) :138-154
[2]   数据新型财产权构建及其体系研究 [J].
龙卫球 .
政法论坛, 2017, 35 (04) :63-77
[3]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适用探微 [J].
喻海松 .
中国应用法学, 2017, (04) :173-183
[4]   从信息公开到信息保护:公法上信息权保护研究的风向流转与核心问题 [J].
赵宏 .
比较法研究, 2017, (02) :31-46
[5]   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入罪的边界——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法益为视角 [J].
高富平 ;
王文祥 .
政治与法律, 2017, (02) :46-55
[6]   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信息权属模式考察——以利益属性分析切入 [J].
杨惟钦 .
法学评论, 2016, 34 (04) :66-75
[7]   大数据技术下个人数据信息私权保护论批判 [J].
吴伟光 .
政治与法律, 2016, (07) :116-132
[8]   国际法碎片化和国际法体系的效力 [J].
莫世健 .
法学评论, 2015, 33 (04) :117-128
[9]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10]   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超个人法益属性 [J].
曲新久 .
人民检察, 2015, (11)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