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二代”应试教育及其超越

被引:14
作者
张华 [1 ,2 ]
机构
[1]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第一代; 新课程改革; 教育方法论; 素质教育理念; 第二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12 [全面发展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正>观点再聚焦:应试教育不是指教会学生某种或某些应对考试的技巧、方法,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专制教育。素质教育既不是通过补充某种或某些技能或素养(如劳动技能、审美素养等)让人达到所谓"全面发展",也不只是增加某种或某些教学方式。素质教育之"素质"是自由精神与合作精神的融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探究能力、批判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现代公民,具有民主素养的自由个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走向“倾听”教育学 [J].
张华 .
全球教育展望, 2010, 39 (10) :3-14
[2]   凯洛夫教育学批判——兼评“凯洛夫教育学情结” [J].
钟启泉 .
全球教育展望, 2009, 38 (01) :3-17
[3]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J].
王策三 .
课程教材.教法., 2008, (07) :3-21
[4]   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 [J].
钟启泉 .
全球教育展望, 2006, 35 (09) :16-22
[5]   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 [J].
王策三 .
教育学报, 2006, (02) :3-10+35
[7]   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 [J].
钟启泉 ;
有宝华 .
全球教育展望, 2004, 33 (10) :3-7
[8]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王策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03) :5-23
[9]  
杜威文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 杜威 (Dewey, 2006
[10]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