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治理:多重效应与治理效能转化

被引:19
作者
张海生
机构
[1]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大学治理; 大学制度; 治理结构; 教育数字化; 治理效能;
D O I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24.02.003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40106 ;
摘要
当人工智能与大学治理相遇后,数字化不仅成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成为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以及治理事项的数字化程度,建构制度嵌入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解释模型,并借此模型着重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转化机制/过程。研究发现,在制度嵌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大学治理随着大学制度外显性的不断加强而愈显复杂,在此渐进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也就愈加微弱,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的不同转化和提升机制: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越低,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低,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就越高,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越显著,大学具体制度得以更迭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愈容易借助“技术—制度”协同机制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高,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越低,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抑制效应越明显,其所依靠的(部分)基本制度和基础制度被替代/更迭的速度越慢,而被同化的可能性越大,也就越容易走上模仿西方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依赖。为此,一方面,要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大学常规性治理、(部分)决策性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学具体制度和基本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另一方面,要警惕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带来的潜在危险,充分考虑现代大学的组织特性,避免过度技术化而导致大学治理中技术应用的无限拓展和无序泛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治理现代化:内涵、愿景与路径 [J].
申国昌 ;
申慧宁 .
现代教育技术, 2023, 33 (10) :5-13
[2]   人工智能与公共治理实证研究前沿:一项文献综述 [J].
梁正 ;
王尚瑞 .
公共管理评论, 2023, 5 (03) :178-200
[3]   敏捷治理: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新模式 [J].
王佑镁 ;
王旦 ;
梁炜怡 ;
柳晨晨 .
电化教育研究, 2023, 44 (07) :21-28
[4]   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解释模型与逻辑解构 [J].
张海生 .
高校教育管理, 2023, 17 (03) :42-50+75
[5]   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一个国际案例的分析 [J].
张海生 ;
公钦正 .
重庆高教研究, 2023, 11 (05) :62-73
[6]   “智能+教育”:应用场景、风险挑战与治理对策 [J].
徐和祥 ;
申利侠 .
复旦教育论坛, 2023, 21 (02) :24-30
[7]   数字化改革与共同富裕的制度协同 [J].
赵永帅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5) :10-17+80+168
[8]   人工智能教育治理: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J].
李世瑾 ;
王成龙 ;
顾小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 (09) :55-66
[9]   人工智能教育大脑模型构建及实践路径 [J].
郭胜男 ;
吴永和 ;
张治 .
开放教育研究, 2022, 28 (04) :22-30
[10]   人工智能教育大脑的生态架构和应用场景 [J].
张治 ;
徐冰冰 .
开放教育研究, 2022, 28 (02) :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