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治理:多重效应与治理效能转化

被引:19
作者
张海生
机构
[1]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大学治理; 大学制度; 治理结构; 教育数字化; 治理效能;
D O I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24.02.003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40106 ;
摘要
当人工智能与大学治理相遇后,数字化不仅成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成为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以及治理事项的数字化程度,建构制度嵌入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解释模型,并借此模型着重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转化机制/过程。研究发现,在制度嵌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大学治理随着大学制度外显性的不断加强而愈显复杂,在此渐进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也就愈加微弱,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的不同转化和提升机制: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越低,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低,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就越高,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越显著,大学具体制度得以更迭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愈容易借助“技术—制度”协同机制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高,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越低,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抑制效应越明显,其所依靠的(部分)基本制度和基础制度被替代/更迭的速度越慢,而被同化的可能性越大,也就越容易走上模仿西方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依赖。为此,一方面,要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大学常规性治理、(部分)决策性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学具体制度和基本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另一方面,要警惕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带来的潜在危险,充分考虑现代大学的组织特性,避免过度技术化而导致大学治理中技术应用的无限拓展和无序泛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1]   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典型表征与治理路径 [J].
赵磊磊 ;
张黎 ;
王靖 .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03) :17-25+77
[12]   智能技术赋能下的大学治理形态变革 [J].
张海生 .
高校教育管理, 2021, 15 (05) :46-54
[13]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偏见风险分析与治理 [J].
沈苑 ;
汪琼 .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 (08) :12-18
[16]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逻辑、困境与策略 [J].
张海生 .
当代教育论坛 , 2021, (02) :57-65
[17]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大学内部治理:逻辑、困境与路径 [J].
赵智兴 ;
段鑫星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 41 (10) :218-224
[18]   隐私保护与开放共享: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数据治理变革 [J].
田贤鹏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5) :33-38
[19]   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问题与策略 [J].
张海生 .
高校教育管理, 2020, 14 (02) :37-43+96
[20]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将如何存在 [J].
张海生 .
江苏高教, 2020, (02)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