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会、村庄动员与内源式发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

被引:126
作者
马荟
庞欣
奚云霄
周立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熟人社会; 村庄动员; 内源式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内源式发展强调发展过程由本地控制,发展选择由本地决定,发展收益保留在本地。乡村内源式发展离不开本地化的社会动员。然而,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村庄内源式发展中的动力来源或动员机制,忽视了村庄内源式发展的具体场景,即嵌入乡村发展的熟人社会基础。本文采用单案例嵌入性分析方法,从陕西省袁家村的发展实际出发,探究熟人社会在村庄动员中的背景因素及其动员机制。研究发现,乡村熟人社会所蕴含的三大特征——熟人关系网、人情机制和面子观,具有增进信息对称、充当资源传输网络、鼓励先富带后富、维护村庄共识的作用,进而可助力资源动员、成员动员和观念动员,推动村庄内源式发展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乡村振兴中的空间资源利用制度创新——如何弱化“三产融合”中的空间“隐性剥夺” [J].
唐溧 ;
董筱丹 .
探索与争鸣, 2019, (12) :113-123+159
[2]   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市Y村的案例考察 [J].
张玉强 ;
张雷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 (05) :497-504
[3]   资源·参与·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J].
张文明 ;
章志敏 .
社会科学, 2018, (11) :75-85
[4]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乡村产业及其社会基础——以浙江省L市偏远乡村来料加工为例 [J].
付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6) :71-90+205
[5]   乡土社会中的面子观与乡村治理 [J].
董磊明 ;
郭俊霞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8) :147-160
[6]   村庄里的分化:熟人社会、富人在村与阶层怨恨——对东部地区农村阶层分化的若干理解 [J].
杨华 ;
杨姿 .
中国农村观察, 2017, (04) :116-129
[7]   政府扶持、社会助力与农民行动——人口较少民族乡村发展的内源动力新探 [J].
闫丽娟 ;
孔庆龙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 37 (07) :19-25
[8]   政府理性与村社理性:中国的两大“比较优势” [J].
何慧丽 ;
邱建生 ;
高俊 ;
温铁军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6) :39-44
[10]   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 [J].
陈柏峰 .
社会, 2011, 31 (01) :22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