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中的面子观与乡村治理

被引:154
作者
董磊明
郭俊霞
机构
关键词
面子观; 公共性; 村庄共同体; 乡村社会; 村庄社会结构; 面子竞争; 乡土社会; 社区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302 ;
摘要
<正>乡村社会的善治不仅依靠国家的制度供给和资源输入,还依赖于乡村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能力,这种内生的秩序生产能力构成了乡村治理的社会底盘。社会底盘的销蚀会导致乡村社会治权的弱化,近20年来,农民生计模式与农村社会结构及文化心理的变迁,使得这一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乡村治理的社会底盘,包括农民的互助合作能力、村庄的道德、伦理的维护机制等诸多方面,农民的面子观是其中重要的一维。当前,农村社会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农民面子观的表现形态、实质内涵和社会功能也正在发生变化,这对公序良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6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 [J].
贺雪峰 .
开放时代, 2012, (10) :108-129
[2]   中国农村的市场化发展与中间阶层——赣南车头镇调查 [J].
陈柏峰 .
开放时代, 2012, (03) :31-46
[3]   江汉平原的农民流动与阶层分化:1981~2010——以湖北曙光村为考察对象 [J].
林辉煌 .
开放时代, 2012, (03) :47-70
[4]  
再论面子的界定[J]. 刘继富.社会心理科学. 2011 (02)
[7]   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回顾与反思 [J].
万能 ;
原新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4) :65-73
[9]   作为乡村社会控制手段的“面子”:涵义、特征、运行机制 [J].
汪永涛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4) :56-60
[10]   村庄生活中的面子及其三层结构——赣南版石镇调查 [J].
陈柏峰 .
广东社会科学, 2009, (01) :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