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的空间耦合分析

被引:97
作者
郭向阳 [1 ]
穆学青 [2 ]
明庆忠 [3 ]
丁正山 [1 ]
胡美娟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3]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
关键词
快速交通优势度; 旅游流强度; 空间耦合; 发展模式; 云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典型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案例,以高德交通大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为基础,依据"路网及站点密度+通行规模+通行功能+区位优势度+换乘便捷度"的思路,构建快速交通优势度模型;基于旅游流"规模→消费→效益→效应"的历时性维度构建旅游流强度模型;采用加权TOPSIS法对二者评价值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四象限模型对两者耦合类型进行划分。结果发现:①快速交通与旅游流耦合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昆明、红河和丽江呈现良性耦合协调,耦合类型表现为"高旅游流-高快速交通优势",而旅游化水平低、远离交通枢纽和主要交通干线的边缘地区,旅游流与快速交通耦合效应则表现为"低旅游流-低快速交通优势"。②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快速交通方式与旅游流强度的拟合优度表现为"航空运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特征。③云南省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耦合水平总体偏低,快速交通发展的主导模式为协调互补模式,且缘于快速交通的"时间-空间收敛"效应和"组织-空间协同"效应,快速交通组合类型多样化与旅游流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快速交通发展模式对旅游流强度的贡献效应表现出"多元共生模式>协调互补模式>单类孤立模式>低速交通维持模式"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119 / 113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北京市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 [J].
秦静 ;
李郎平 ;
唐鸣镝 ;
孙岩 ;
宋昕芮 .
地理学报, 2018, 73 (08) :1556-1570
[2]   中国—东盟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与重心轨迹演变 [J].
姚梦汝 ;
陈焱明 ;
周桢津 ;
傅腾宇 ;
李满春 .
经济地理, 2018, 38 (07) :181-189
[3]   不同交通方式对旅游效率的影响与评价——以张家界为例 [J].
王兆峰 ;
徐赛 .
地理科学, 2018, 38 (07) :1148-1155
[4]   基于在线预订数据分析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J].
徐敏 ;
黄震方 ;
曹芳东 ;
朱海珠 .
经济地理, 2018, 38 (06) :193-202
[5]   山东半岛城市群高速交通优势度与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关系 [J].
崔学刚 ;
方创琳 ;
张蔷 .
地理学报, 2018, 73 (06) :1149-1161
[6]   云南省县域城镇化与交通优势度的时空协同性演化分析 [J].
戢晓峰 ;
姜莉 ;
陈方 .
地理科学, 2017, 37 (12) :1875-1884
[7]   云南省旅游经济与交通系统耦合空间态势分析 [J].
郭向阳 ;
穆学青 ;
明庆忠 .
经济地理, 2017, 37 (09) :200-206
[8]   基于发生学与系统论的旅游流与目的地供需耦合成长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刘军胜 ;
马耀峰 .
地理研究, 2017, 36 (08) :1583-1600
[9]   我国高铁通达性与区域旅游经济耦合关系及空间特征分析 [J].
王新越 ;
赵文丽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1) :77-83
[10]   基于系统耦合的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J].
彭邦文 ;
武友德 ;
曹洪华 ;
李松志 ;
王辉 .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 (02) :1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