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环境规制强度的行业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28
作者
李小平
李小克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行业环境规制强度; 泰尔指数; σ收敛; β收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83305 ;
摘要
针对不同行业环境规制强度的差异性,本文运用收敛理论研究了行业环境规制强度的敛散性。传统上利用单位成本或产出的污染治理费用表示的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可能存在有偏性,本文基于单位污染排放的污染治理费用测算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利用Theil指数和收敛检验模型,分析了2001—2015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差异、收敛性质及收敛机制。研究发现:(1)一些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其污染强度未表现出相应的强关联性。(2)中国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差异呈现"M"型变化趋势,污染行业与清洁行业之间的环境规制强度差异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倒"U"型趋势。(3)泰尔指数及其分解还表明,污染行业内部的子行业间环境规制强度差异很大,且是造成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差异的最主要来源。(4)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存在较长时段的σ收敛和较短时长的俱乐部收敛的同时,还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低规制行业向高规制行业看齐,不同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向各自的稳态水平靠近,此外,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强度收敛速度慢于清洁行业。(5)企业规模成长和市场化水平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环境规制水平。(6)对收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口学习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对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的提升效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而扩大,即两者对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变化具有提升效应,但无促进其收敛的作用。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提升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能力,并为下一阶段实施更为合理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环境规制、要素投入结构与工业行业转型升级 [J].
童健 ;
刘伟 ;
薛景 .
经济研究, 2016, 51 (07) :43-57
[3]   中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J].
刘亦文 ;
文晓茜 ;
胡宗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04) :78-94
[4]   污染排放增长存在内生收敛吗 [J].
张可 .
统计研究, 2015, 32 (06) :59-66
[5]   环境规制强度衡量的主要方法、潜在问题及其修正 [J].
王勇 ;
李建民 .
财经论丛, 2015, (05) :98-106
[6]   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收敛性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视角 [J].
孙耀华 ;
仲伟周 .
经济管理, 2014, 36 (12) :31-40
[7]   区域经济增长与碳生产率——基于收敛及脱钩指数的分析 [J].
张成 ;
蔡万焕 ;
于同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5) :18-30
[8]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效应:线性还是非线性? [J].
闫文娟 ;
郭树龙 ;
史亚东 .
经济科学, 2012, (06) :23-32
[9]   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J].
李玲 ;
陶锋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5) :70-82
[10]   环境规制强度是否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贸易比较优势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陶小琴 .
世界经济, 2012, 35 (04) :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