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收敛性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视角

被引:16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收敛; 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相关;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4.12.006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83305 ; 1204 ;
摘要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1998—201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收敛性特征。本文研究表明,省际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呈现"俱乐部"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收敛起正向作用,而人均收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则起负向作用,人口规模、能源价格、市场开放度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不明确。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中央政府应充分重视省际经济关联,尤其是做好各地方政府在减排目标分解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实施差异化减排策略,重视内涵排放问题;建立并完善在减排领域的市场合作机制,进而制定出公平、高效的节能减排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中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分解 [J].
王锋 ;
冯根福 ;
吴丽华 .
经济研究, 2013, 48 (08) :143-155
[2]   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随机收敛研究——基于两类碳排放指标的再检验 [J].
杨骞 ;
刘华军 .
经济评论, 2013, (04) :73-80
[3]   梯度发展模式下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演化趋势——基于空间分析的视角 [J].
林伯强 ;
黄光晓 .
金融研究, 2011, (12) :35-46
[4]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J].
王锋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127-137
[5]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6]   碳排放收敛性:理论假说和中国的经验研究 [J].
许广月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9) :31-42
[7]   低碳技术发展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 [J].
石敏俊 ;
周晟吕 .
管理评论, 2010, 22 (06) :48-53+47
[8]   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 [J].
孙传旺 ;
刘希颖 ;
林静 .
金融研究, 2010, (06) :17-33
[9]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10]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J].
何江 ;
张馨之 .
南方经济, 2006, (05) :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