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中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分解

被引:62
作者
王锋 [1 ]
冯根福 [1 ]
吴丽华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碳强度; 省区; 分解; 碳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测算了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区及其相关经济变量对全国碳强度下降的贡献。研究发现,在这12年间对全国碳强度下降推动比较大的5个省市分别为辽宁、黑龙江、河北、湖北和上海,而海南、宁夏、福建、内蒙古和山东对全国碳强度的下降起到了抑制作用;每个省区的碳强度变动、能源强度变动、燃料结构调整、产值份额变动和碳排放份额变动共同决定了全国碳强度的变动;一个省区对全国碳强度下降的贡献主要取决于其能源效率提高的程度;在当前以化石能源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下,区域碳强度下降与全国碳强度下降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不一致性;为了顺利实现全国碳强度目标,需要及时评估各省区对全国碳强度下降的贡献,重点关注产值份额和碳排放份额较大的省区,同时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环保投资对中国SO减排的影响——基于LMDI的分解结果 [J].
张平淡 ;
朱松 ;
朱艳春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07) :84-94
[2]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J].
刘华军 ;
赵浩 .
统计研究, 2012, 29 (06) :46-50
[3]   基于文献计量的碳排放强度研究前沿理论综述 [J].
杜刚 ;
孙作人 ;
苗建军 .
经济学动态, 2012, (04) :88-91
[4]   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与碳强度约束下经济增长优化研究 [J].
公维凤 ;
周德群 ;
王传会 .
财贸经济, 2012, (03) :120-128
[5]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J].
王锋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127-137
[6]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7]   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J].
林伯强 ;
孙传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64-76+221
[8]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9]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我国省区碳强度减排配额研究 [J].
李陶 ;
陈林菊 ;
范英 .
管理评论, 2010, 22 (06) :54-60
[10]   低碳技术发展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 [J].
石敏俊 ;
周晟吕 .
管理评论, 2010, 22 (06) :48-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