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被引:208
作者
林伯强
孙传旺
机构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碳强度指标; 能源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83305 ; 1204 ;
摘要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的碳强度目标,该目标是以保证经济增长为前提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可以下降43.5%,这与政府的低碳目标基本吻合。对中国而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意味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也较高。未来一段时期,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能源强度的改善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拉动作用。城市化进程不会减缓,但可以为政府促进减排提供机会。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战略应以节能为主、发展清洁能源为辅。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6+221 +22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129-143
[2]   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J].
林伯强 ;
姚昕 ;
刘希颖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58-71+222
[3]   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 [J].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
陈昌兵 ;
张平 ;
刘霞辉 ;
张自然 .
经济研究, 2009, 44 (10) :4-21
[4]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5]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 [J].
何晓萍 ;
刘希颖 ;
林艳苹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118-130
[6]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7]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J].
林毅夫 ;
苏剑 .
管理世界, 2007, (11) :5-13
[8]   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王灿 ;
陈吉宁 ;
邹骥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2) :1621-1624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10]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