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47
作者
刘亦文 [1 ,2 ]
文晓茜 [2 ]
胡宗义 [2 ]
机构
[1] 湖南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2]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地区差异; β收敛; α收敛;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6.04.006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Theil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对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差异显著,以200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西部差异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存在α收敛;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而在引入人均GDP、产业结构等六个变量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即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贸易自由度增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将达到各自的稳态水平,同时各地区污染排放强度的收敛速度呈现中部最快、西部次之、东部最慢的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9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及其收敛性的区域差异研究 [J].
胡宗义 ;
文晓茜 ;
刘亦文 .
经济数学, 2014, 31 (04) :59-64
[2]   江苏农村工业化中环境污染的规模效应、污染排放强度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J].
周曙东 ;
张家峰 .
江苏社会科学, 2014, (04) :263-268
[3]   中国区域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及收敛性分析 [J].
杜慧滨 ;
王洋洋 .
系统工程学报, 2013, (02) :256-264
[4]   总量控制、区际排污指标分配与经济绩效 [J].
乔晓楠 ;
段小刚 .
经济研究, 2012, 47 (10) :121-133
[5]   我国碳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 [J].
彭文强 ;
赵凯 .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2, 25 (05) :16-22
[6]   中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基于1995-2009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杨骞 ;
刘华军 .
当代财经, 2012, (02) :87-98
[7]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研究进展与述评 [J].
韩瑞玲 ;
佟连军 ;
佟伟铭 ;
于建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2) :119-124
[8]   中国区域CO2排放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J].
陈青青 ;
龙志和 .
资源与产业, 2011, 13 (06) :128-134
[9]   我国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单位根的实证研究 [J].
杜克锐 ;
邹楚沅 .
浙江社会科学, 2011, (11) :32-43+156
[10]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设定问题分析 [J].
季民河 ;
武占云 ;
姜磊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 26 (0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