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被引:133
作者
孙九霞 [1 ,2 ]
周一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旅游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再生产; 表征空间; 日常生活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索由旅游发展所推动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现象与特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讨论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居民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对抗政府与景区管理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体现具有反抗性的表征空间。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抗性的表征空间表现出嵌入、抵制、进攻性抵制、反噬、再生等形式。现阶段,低度开发水平下居民与政府及景区管理主体的对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看来景区组织与居民角色的特性,以及对土地的掌控保障了反抗潜力的延续。而旅游社区的空间秩序最终将在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中形成。旅游发展中居民扮演的角色影响其协商能力,造成不同的行动机制与意义。旅游社区空间活力最终在多主体、多目标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激发,这一过程始终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创造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575 / 158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权力运作机制中的意识约束力——福柯规训性权力的一种解读 [J].
景志铮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1) :36-38
[3]   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 [J].
王丰龙 ;
刘云刚 .
人文地理, 2011, 26 (02) :13-19+30
[5]   男同性恋群体的城市空间分布及文化生产:以沈阳为例 [J].
富晓星 ;
吴振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0, 2 (01) :38-52
[7]   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效益与公平——以南京为例 [J].
宋伟轩 ;
朱喜钢 ;
吴启焰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06) :66-71
[8]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孙斌栋 ;
吴雅菲 .
城市规划, 2009, 33 (06) :73-80
[10]  
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J].朱健刚;.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