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被引:49
作者
马学广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海外中国城市地理研究进展 [J].
沈建法 .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04) :28-35+114
[3]   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 [J].
张京祥 ;
赵伟 .
城市规划, 2007, (01) :63-67
[4]   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海外学者的观点 [J].
吕拉昌 ;
魏也华 ;
林初升 .
人文地理, 2006, (02) :67-71
[6]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非正式移民聚居区——“城中村”的形成与演进——以珠江三角洲诸城市为例 [J].
魏立华 ;
阎小培 .
管理世界, 2005, (08) :48-57
[7]   城中村改造:政府、城市与村民利益的统一——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为例 [J].
吴智刚 ;
周素红 ;
不详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5, (02) :48-53
[8]   “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框架及案例研究 [J].
韩荡 .
规划师, 2004, (05) :13-15
[9]   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 [J].
沈建法 .
城市规划, 2000, (11) :8-11+64
[10]   西方国家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J].
吴缚龙 .
国外人文地理, 1988, (01)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