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非正式移民聚居区——“城中村”的形成与演进——以珠江三角洲诸城市为例

被引:152
作者
魏立华
阎小培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正式移民聚居区; “城中村”; 中国城市;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5.08.008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规划、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对“城中村”问题、现象及改造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见解,但均是从“单体城市内部”进行考虑,忽视了“城中村”作为“流动人口聚居区”而存在的长期性与合理性。本文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分析了人口流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鉴于农民工等为大城市流动人口主体的现实,文章重点剖析了农民工进城以及进城之后选择“聚居”的内在要求;此外“城中村”因其城乡分割的制度、优越的区位优势、提供低收入住房而成为“天然的流动人口聚居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J].
闫小培 ;
魏立华 ;
周锐波 .
城市规划, 2004, (03) :30-38
[2]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初步研究——以北京“浙江村”和广州石牌地区为例 [J].
千庆兰 ;
陈颖彪 .
城市规划, 2003, (11) :60-64
[3]   论城市化的本质与“农民工”的终结 [J].
曾芬钰 .
当代经济研究, 2003, (10) :11-14
[4]   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J].
江立华 .
社会科学研究, 2003, (05) :92-96
[5]   “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 [J].
吴晓 .
城市规划, 2003, (07) :40-45
[6]   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分析 [J].
李若建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03) :73-80+126
[7]   珠江三角洲富裕农村地区的“主观剩余劳动力”问题研究——广州市海珠区瑞宝村个案 [J].
郑慧华 ;
肖美平 .
青年研究, 2002, (05) :19-23+38
[8]   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 [J].
吴维平 ;
王汉生 .
社会学研究, 2002, (03) :92-110
[9]   关注新的边缘人群体——珠江三角洲“二世祖”生活方式 [J].
曾坚朋 ;
谭媛 .
青年研究, 2002, (04) :32-37
[10]   物质性手段:作为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一种整合思路的探析 [J].
吴晓 ;
吴明伟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2) :17-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