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效益与公平——以南京为例

被引:33
作者
宋伟轩 [1 ]
朱喜钢 [1 ]
吴启焰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2]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滨水空间; 城市白线;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特殊分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西方空间生产等相关理论深刻揭示了城市空间与社会关系之间辩证互动的机理。本文将空间生产理论引入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探讨之中,认为我国城市滨水空间正在面临不断被私有化的危险。对我国滨水空间生产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空间生产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三者的平衡。以南京为例,分析了南京滨水空间生产的现状,同时揭示了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滨水空间私有化倾向。针对这种倾向,提出我国滨水空间生产的规划建议,倡导建立城市规划白线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广州珠江滨水区更新模式的思考 [J].
林琳 ;
傅鸣 ;
许学强 .
人文地理, 2007, (01) :67-72
[2]   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 [J].
任平 .
城市发展研究, 2006, (05) :1-4
[3]  
网络社会的崛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1
[4]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著, 2000
[5]  
Postmodern Geographies:The Reassertion of Space in Critical Social Theory .2 Edward Soja. Verso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