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时代网络爬虫的刑法规制

被引:85
作者
杨志琼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2] 东南大学法学院网络安全法治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爬虫; 数据权利; 访问权限; 开放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网络爬虫具有促进数据共享与侵犯数据权利的两面性,域内外司法实践呈现出"严厉"与"缓和"的不同趋势,但都未能有效识别网络爬虫的技术特征和数据类型,由此而面临部门法责任界分的难题。私法赋权和公法规制形成了当前各国数据保护体系,这启发我们将网络爬虫的司法规制建立在数据权利的谱系分析之上,而网络爬虫的违法性判断恰恰源于数据主体的上述权利安排,并与数据的开放程度和访问权限密切相关。由此形成了网络爬虫归责体系的两个维度:在行为不法层面,违背民事合约与突破技术措施是界分网络爬虫民刑责任的形式标准;在对象不法层面,开放数据、限制重新使用的数据和限制访问、获取的数据是确定网络爬虫民刑责任内容的实质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20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3]   大数据交易背景下个人信息财产权的分配与实现机制 [J].
邢会强 .
法学评论, 2019, 37 (06) :98-110
[5]   数据经济的制度基础——数据全面开放利用模式的构想 [J].
高富平 .
广东社会科学, 2019, (05) :5-16+254
[6]   在分享和控制之间 数据保护的私法局限和公共秩序构建 [J].
梅夏英 .
中外法学, 2019, 31 (04) :845-870
[7]   法益自决权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边界 [J].
冀洋 .
中国法学, 2019, (04) :66-83
[8]   企业间数据竞争规则研究 [J].
田小军 ;
曹建峰 ;
朱开鑫 .
竞争政策研究, 2019, (04) :5-19
[9]   数据主体的“弱同意”及其规范结构 [J].
蔡星月 .
比较法研究, 2019, (04) :71-86
[10]   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模式选择 [J].
王成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06) :124-14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