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劳动力结构与企业生产率——破解“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之谜

被引:295
作者
何小钢 [1 ]
梁权熙 [2 ]
王善骝 [1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2] 广西大学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ICT生产率悖论; 劳动力结构; 互补机制理论; 高质量增长;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118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摘要
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互补理论阐释人力资本结构提升ICT生产率效应的微观机制:高技能劳动力能有效匹配ICT应用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组织结构变革,而长期雇员则提升了企业对ICT应用导致的生产柔性与分工深化的适应能力,强化ICT生产率效应。进一步地,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统计的中国120个城市共11999家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考察ICT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结构角度验证中国企业突破"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可行路径。实证研究发现,高技能员工和长期雇佣员工均与ICT形成互补效应,能够显著提升ICT的生产率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并经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还发现,互补效应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程序化任务密度更强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呈现显著增强的特征,并且规模越大的企业互补效应越强。本文的研究表明,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是企业能否更好地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进一步优化智能制造转型路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政策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信息化与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基于中国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 [J].
邵文波 ;
匡霞 ;
林文轩 .
经济评论, 2018, (02) :15-29
[2]   中国改革成功经验的逻辑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1) :29-44
[3]   均衡发展的隐形壁垒:方言、制度与技术扩散 [J].
林建浩 ;
赵子乐 .
经济研究, 2017, 52 (09) :182-197
[4]   信息化、企业柔性与产能利用率 [J].
王永进 ;
匡霞 ;
邵文波 .
世界经济, 2017, 40 (01) :67-90
[5]   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 [J].
郭家堂 ;
骆品亮 .
管理世界, 2016, (10) :34-49
[6]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J].
蔡跃洲 ;
张钧南 .
经济研究, 2015, 50 (12) :100-114
[7]   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础设施与企业出口绩效——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李坤望 ;
邵文波 ;
王永进 .
管理世界, 2015, (04) :52-65
[8]   信息技术、团队合作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差异性 [J].
邵文波 ;
李坤望 .
世界经济, 2014, 37 (11) :72-99
[9]   信息技术应用、企业组织变革与劳动力技能需求变化 [J].
宁光杰 ;
林子亮 .
经济研究, 2014, 49 (08) :79-92
[10]   生产要素拥挤与最优集聚度识别——行业异质性的视角 [J].
沈能 ;
赵增耀 ;
周晶晶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5) :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