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

被引:776
作者
郭家堂
骆品亮
机构
[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网络效应;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6.10.003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本文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采用2002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的技术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对属于技术进步推动型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存在显著的网络效应特征,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其中网络效应的临界规模为41.43%的网民人口比例。运用研究结论,本文还对"索洛悖论"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认为索洛忽视了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问题从而给出了"计算机对生产率无效"的误判。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建设普惠互联网"、"加快产业层面‘互联网+’战略的落地"以及"加强互联网时代产业规制创新"等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智能化 [J].
贾根良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6) :87-106+206
[3]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智能定制研究——青岛红领服饰与佛山维尚家具案例 [J].
吴义爽 ;
盛亚 ;
蔡宁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04) :127-143
[4]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风险 [J].
李克穆 .
管理世界, 2016, (02) :1-2
[5]   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J].
余泳泽 ;
张先轸 .
管理世界, 2015, (09) :13-31+187
[6]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 [J].
谢平 ;
邹传伟 ;
刘海二 .
金融研究, 2015, (08) :1-12
[7]   众创空间发展与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体系建构 [J].
顾 .
改革与战略, 2015, 31 (04) :66-69+144
[8]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 [J].
罗珉 ;
李亮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1) :95-107
[9]   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 [J].
韩先锋 ;
惠宁 ;
宋文飞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2) :70-82
[10]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 [J].
李海舰 ;
田跃新 ;
李文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1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