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被引:199
作者
余泳泽 [1 ,2 ]
张先轸 [3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 贵州财经大学金融与投资学院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适宜性创新模式;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条件;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5.09.003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我国区域创新竞争中呈现了一定的"R&D崇拜"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政府对创新的支持行为,部分地区主观强制推动的自主创新战略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本研究引出了适宜性创新模式的讨论,考察了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应该与要素禀赋、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只有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水平以及制度环境达到一定程度后,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内源式创新模式将有利于提升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否则采取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是相对有效的。在此基础上,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验证了以上提出的适宜性创新模式假说。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31+187 +18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基于专利数据的我国官产学研三螺旋测度研究——兼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 [J].
庄涛 ;
吴洪 .
管理世界, 2013, (08) :175-176
[2]   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顾元媛 ;
沈坤荣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10) :77-88
[3]   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绩效研究 [J].
周亚虹 ;
贺小丹 ;
沈瑶 .
经济研究, 2012, 47 (05) :107-119
[4]   更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技术创新吗? [J].
王华 .
经济研究, 2011, 46(S2) (S2) :124-135
[5]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J].
肖兴志 ;
谢理 .
经济管理, 2011, 33 (11) :26-35
[6]   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 [J].
张杰 ;
周晓艳 ;
李勇 .
经济研究, 2011, 46 (08) :78-91
[7]   引资动机、外资特征与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 [J].
成力为 ;
孙玮 ;
王九云 .
中国软科学, 2010, (07) :45-57+164
[8]   多元技术、适应能力与后发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大国综合优势与要素禀赋差异的理论视角 [J].
欧阳峣 ;
生延超 .
经济评论, 2010, (04) :23-33
[9]   政治联系、寻租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效性 [J].
余明桂 ;
回雅甫 ;
潘红波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65-77
[10]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J].
刘秉镰 ;
武鹏 ;
刘玉海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3) :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