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利规范模式”走向“行为控制模式”的数据信托——数据主体权利保护机制构建的另一种思路

被引:175
作者
冯果
薛亦飒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据信托; 数据治理; 信义义务; 卡-梅框架;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20.03.006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6 ;
摘要
单纯通过立法赋予当事人权利并不能改变"强权即正确"的残酷现实。相比于传统赋权模式,信托机制以信义义务实现了数据控制人与数据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均衡配置,通过凸显隐私保护、降低举证难度、提高数据泄露时公民获得救济的机率,保护了数字时代数据主体的脆弱性,进而发挥私法救济的功效,间接促成信托机制在数据保护与责任规则相互作用下的一次完美嬗变。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电商平台对用户隐私数据承担的法律责任界定——以合同说、信托说为视角 [J].
张丽英 ;
史沐慧 .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19, (04) :24-37
[4]   论作为消费者的数据主体及其数据保护机制 [J].
孙南翔 .
政治与法律, 2018, (07) :21-34
[5]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7]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定义的再审视 [J].
范为 .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6, (10) :70-80
[8]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重构 [J].
范为 .
环球法律评论, 2016, 38 (05) :92-115
[9]   数据的法律属性及其民法定位 [J].
梅夏英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9) :164-18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