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问题研究

被引:3
作者
王媛媛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民事诉讼; 举证责任; 证据收集; 证据保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个人信息应当定义为具有身份识别性的一切信息的总和,具有秘密性、隐私性的信息如果同时具有身份识别性时也应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个人信息权权利复合性、与现代技术的不开分性、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广泛性、扩散性、法律责任的综合性及当事人双方能力对比悬殊,使得个人信息受侵犯后证明责任分配、证据收集、保全等方面存在区别于一般民事案件的特殊规则。在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上,应当依据侵害个人信息权的案件类型决定是否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以及倒置事项;在证据收据问题上,应当确立当事人协作式证据收集制度、完善诉前证据收集、建立调查令制度;在证据保全问题上,应当放宽证据保全的启动条件、建立独立的证据保全程序。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证据保全程序参照适用保全程序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1条第3款检讨 [J].
占善刚 .
法商研究, 2015, 32 (06) :121-127
[3]   论民事起诉前之证据收集 [J].
许少波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32 (01) :194-200
[4]  
欧洲数据保护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 库勒, 2008
[5]  
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齐爱民, 2008
[6]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J].
王利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68-75+199
[7]  
网络证据收集与保全法律制度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熊志海, 2013
[8]   证据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扩大化 [J].
许少波 .
法学研究, 2009, 31 (01) :17-32
[9]  
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谢远扬, 2016
[10]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J].
刘德良 .
法学研究, 2007, (03) :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