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空间”和“动力”双重因素分解

被引:18
作者
高帆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泰尔指数; 空间分解; 成因分解; 资本产出比;
D O I
10.19523/j.jjkx.2012.05.00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研究了1978-2009年中国31个省份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以1990年和2003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先缩减、后扩大、再缩减的"N"型变动趋势。在空间意义上,组内差距对地区差距变动的贡献度从77.49%降至39.20%,而组间差距的贡献度则从22.51%增至60.80%,组间差距越来越取代组内差距而成为地区差距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在动力意义上,1978-2009年,资本产出比、资本劳动比和劳动参与率对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分别为70.00%、18.72%和11.28%,资本产出比是引致地区差距变动的关键性因素,但1990年之后资本劳动比和劳动参与率的贡献度逐步上升。在不同时段,导致地区差距变动的"空间"因素和"动力"因素具有差异性,这导源于我国体制转轨的渐进特征以及要素供求的持续转变。基于上述结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J].
徐现祥 ;
王贤彬 ;
高元骅 .
世界经济文汇, 2011, (03) :26-58
[3]   中国地区差距、极化与流动性 [J].
洪兴建 .
经济研究, 2010, 45 (12) :82-96
[4]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散的源泉:资本深化还是效率改进? [J].
郭玉清 ;
姜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7) :38-52+65
[5]   我国省际经济增长敛散性的定量测度与经验证据——基于1952~2006年数据的分析 [J].
刘金全 ;
隋建利 ;
闫超 .
管理世界, 2009, (10) :42-50+187
[6]   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 [J].
高帆 ;
石磊 .
管理世界, 2009, (01) :49-60+71
[7]   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J].
许召元 ;
李善同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53-76
[8]   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特点和地区间经济差异的缩小 [J].
刘树成 ;
张晓晶 .
经济研究, 2007, 42 (10) :17-31
[9]   中国省际增长差异的源泉的测算与分析(1978~2002)——基于“反事实”收入法的经验研究 [J].
邹薇 ;
周浩 .
管理世界, 2007, (07) :37-46
[10]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J].
吴玉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2) :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