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

被引:51
作者
高帆
石磊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地区协调发展; 纯生产率效应; 丹尼森效应;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9.01.007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06年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文简称"省份")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问题。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表现出东部领先背景下的有限收敛,劳动生产率绝对值则表现出东部占优条件下的相对发散,这种格局在1993年之后有相对增强态势。劳动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靠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这种状况在1993年之后得以强化。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中丹尼森效应贡献度较小,这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纯生产率效应的贡献最大,这与分工演进和资本深化有紧密关系,地区劳动生产率收敛性演变的主要动因是不同地区的资本深化存在差异,特别是东部具有相对于中西部的资本深化优势。从实证研究中可以引申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含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0+71 +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省域比较——基于DEA的经验分析 [J].
陶洪 ;
戴昌钧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0) :100-107
[2]   要素禀赋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J].
辛翔飞 ;
刘晓昀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5) :1-18
[3]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因素分解 [J].
高帆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04) :18-25
[4]   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特点与路径分析 [J].
汪小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4) :14-25+64
[6]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 [J].
李胜文 ;
李大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9) :12-21
[7]   中国的生产率与效率:1952~2000——基于时间序列的DEA分析 [J].
王兵 ;
颜鹏飞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8) :22-30
[8]   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 [J].
石磊 ;
高帆 .
管理世界, 2006, (05) :35-44
[9]   关于我国增长模式转型的若干问题 [J].
刘世锦 .
管理世界, 2006, (02)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