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与收敛性分析

被引:45
作者
李卫兵
涂蕾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中国城市;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GML指数; 收敛性;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908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采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测度了我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三大区域以及五大城市群三个维度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城市最低,且其增长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全国总体以及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四个城市群则存在绝对β收敛,但成渝城市群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五大城市群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三大区域或不同城市群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向其自身稳态水平收敛,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会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J].
杨翔 ;
李小平 ;
周大川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12) :3-20
[2]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空间收敛性研究 [J].
余泳泽 .
世界经济, 2015, 38 (10) :30-55
[3]   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率增长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基于三投入DEA实证分析 [J].
李健 ;
卫平 ;
付军明 .
产业经济研究, 2015, (05) :21-30
[4]   产业异质性、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经济收敛 [J].
戴觅 ;
茅锐 .
管理世界, 2015, (06) :34-46+62+187
[5]   “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远景目标 [J].
胡鞍钢 ;
周绍杰 ;
鲁钰峰 ;
张新 ;
马英钧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2) :4-13
[6]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的收敛性 [J].
张子龙 ;
薛冰 ;
陈兴鹏 ;
李勇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2) :30-38
[7]   基于空间异质视角的TFP分解及其收敛性分析 [J].
李逸飞 ;
刘楠 ;
李静 .
金融评论, 2014, 6 (05) :84-93+125
[8]   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 [J].
朱国忠 ;
乔坤元 ;
虞吉海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3) :1171-1194
[9]   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收敛性分析 [J].
李树 ;
鲁钊阳 .
中国农村经济, 2014, (03) :27-35+47
[10]   中国工业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分析 [J].
李玲 ;
陶锋 ;
杨亚平 .
经济经纬, 2013, (04)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