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异质视角的TFP分解及其收敛性分析

被引:2
作者
李逸飞 [1 ]
刘楠 [1 ]
李静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法国萨瓦大学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异质; 收敛性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针对我国空间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本文利用超越对数形式的SFA模型测算了国内三大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发现: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普遍较低,且有较大的波动性和区域差异性;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资源有效配置,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都高于中、西部;三大区域TFP增长率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逐步呈现离散趋势。本文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以及劳动力流动障碍;加快城镇化进程,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3+125 +1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结构差异、制度冲击及动态表现 [J].
王争 ;
郑京海 ;
史晋川 .
经济研究, 2006, (11) :48-59+71
[2]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3]   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管理世界, 2006, (10) :57-67+81
[4]   应用DEA方法评测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 [J].
张宁 ;
胡鞍钢 ;
郑京海 .
经济研究, 2006, (07) :92-105
[5]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岳书敬 ;
刘朝明 .
经济研究, 2006, (04) :90-96+127
[6]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7]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
[8]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9]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10]  
Chapter 49 Evidence on the nature and source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J] . Stuart S. Rosenthal.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