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118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周大川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碳生产率; 制造业; σ收敛; β收敛;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5.12.001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19982011年中国26个制造业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的碳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技术变化是其变动的主要因素。相对干净类行业和高技术类行业具有较高的碳生产率,相对污染类行业和中低技术类行业的碳生产率相对较低。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不同分类的行业所具有的收敛特征不尽相同。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具有正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效应以及负的结构效应。在低碳经济时代,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术创新、优化行业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将是中国制造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区域碳生产率波动的因素分解 [J].
张成 ;
王建科 ;
史文悦 ;
李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0) :41-47
[3]   碳生产率变动与出口复杂度演进:1992~2009年 [J].
李小平 ;
王树柏 ;
周记顺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9) :22-39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度与分解 [J].
张少华 ;
蒋伟杰 .
统计研究, 2014, 31 (03) :54-60
[5]   能源使用、碳排放与我国全要素碳减排效率 [J].
张伟 ;
朱启贵 ;
李汉文 .
经济研究, 2013, 48 (10) :138-150
[6]   区域经济增长与碳生产率——基于收敛及脱钩指数的分析 [J].
张成 ;
蔡万焕 ;
于同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5) :18-30
[7]   技术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碳生产率 [J].
林善浪 ;
张作雄 ;
刘国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36-45
[8]   基于前沿分析方法的中国工业部门广义碳生产率指数测算及变化分解 [J].
赵国浩 ;
高文静 .
中国管理科学, 2013, 21 (01) :31-36
[9]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10]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J].
王兵 ;
吴延瑞 ;
颜鹏飞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9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