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的收敛性

被引:79
作者
张子龙 [1 ,2 ]
薛冰 [3 ]
陈兴鹏 [1 ,2 ]
李勇进 [4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兰州大学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4]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工业; 环境效率; 空间收敛; 数据包络分析; 面板估计; 地级城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424.1 [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环境效率概念,构建了工业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286个地级城市在2005-2010年间的工业环境效率的变化轨迹,基于此,利用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别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10年间,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上有所降低,且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环境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既存在绝对收敛,即: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随着时间尺的推移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也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地理空间和高、中、低收入水平俱乐部收敛特征;还存在条件收敛特征,即:存在环境效率水平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追赶效应",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和工业外向度对全国尺度环境效率的空间收敛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增长能力则相反;不同区域的不同控制变量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不同,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对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改善及其在区域间的收敛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城市规模、财政能力、工业增长能力与其工业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城市经济水平、工业外向度则表现出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城市规模、经济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李广东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7) :1102-1112
[2]   基于节能减排的中国省级工业技术效率研究 [J].
周五七 ;
聂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1) :25-32
[3]   武汉市造纸行业资源代谢分析 [J].
施晓清 ;
李笑诺 ;
赵吝加 ;
杨建新 .
生态学报, 2012, 32 (24) :7706-7715
[4]   国内外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J].
尹科 ;
王如松 ;
周传斌 ;
梁菁 .
生态学报, 2012, 32 (11) :3595-3605
[5]   能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效率分析 [J].
王燕 ;
谢蕊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5) :114-119
[6]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 [J].
佟连军 ;
宋亚楠 ;
韩瑞玲 ;
李名升 .
地理科学, 2012, 32 (03) :294-300
[7]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陈德敏 ;
张瑞 ;
谭志雄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1) :130-137
[8]   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 [J].
马海良 ;
黄德春 ;
姚惠泽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1) :38-43
[9]   我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评价及DEA分析 [J].
高峰 ;
王金德 ;
郭政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1) (S1) :318-321
[10]   中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区域差异与收敛分析 [J].
唐志鹏 ;
刘卫东 ;
刘志高 ;
王蓓 .
地理研究, 2011, 30 (06) :110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