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的收敛性

被引:79
作者
张子龙 [1 ,2 ]
薛冰 [3 ]
陈兴鹏 [1 ,2 ]
李勇进 [4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兰州大学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4]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工业; 环境效率; 空间收敛; 数据包络分析; 面板估计; 地级城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424.1 [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环境效率概念,构建了工业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286个地级城市在2005-2010年间的工业环境效率的变化轨迹,基于此,利用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别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10年间,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上有所降低,且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环境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既存在绝对收敛,即: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随着时间尺的推移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也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地理空间和高、中、低收入水平俱乐部收敛特征;还存在条件收敛特征,即:存在环境效率水平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追赶效应",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和工业外向度对全国尺度环境效率的空间收敛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增长能力则相反;不同区域的不同控制变量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不同,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对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改善及其在区域间的收敛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城市规模、财政能力、工业增长能力与其工业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城市经济水平、工业外向度则表现出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城市规模、经济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J].
袁鹏 ;
程施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2) :79-88
[22]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基于2001~2006年的数据分解 [J].
洪丽璇 ;
梁进社 ;
蔡建明 ;
庄立 .
地理研究, 2011, 30 (01) :83-93
[23]   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以广东和广西为例 [J].
王成金 ;
杨威 ;
许旭 ;
刘鹤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1) :97-109
[24]   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21-34+58
[25]   基于超效率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研究 [J].
张晶 .
经济问题, 2010, (11) :57-59
[26]   基于CCR模型的工业园区企业环境绩效管理系统 [J].
赵胜豪 ;
盛学良 ;
钱瑜 ;
张玉超 ;
张静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11) :1227-1232
[27]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江苏省区域生态效率评价 [J].
吴小庆 ;
王远 ;
刘宁 ;
陆根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10) :890-895
[28]   基于物质代谢的中国纺织业生态效率评价 [J].
王飞儿 ;
史铁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 (06) :116-120
[29]  
基于能值分析的工业园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研究[J]. 耿勇,张攀.预测. 2007(05)
[30]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空间分析 [J].
马国霞 ;
徐勇 ;
田玉军 .
地理研究, 2007, (03) :59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