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异质性、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经济收敛

被引:69
作者
戴觅 [1 ]
茅锐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卡特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β收敛;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5.06.00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研究了经济收敛在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异质性特征,并研究了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间经济收敛的影响。之前研究普遍发现人均GDP在省际间不存在绝对收敛。本文指出,这一总体性的结论忽略了不同产业在收敛性方面的巨大差异。我们发现,与人均GDP不同,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省际间表现出稳健的绝对收敛特性。工业部门的收敛没有导致整体经济的收敛,原因有两个方面:(1)非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存在收敛。(2)各省份工业化程度不平衡。落后省份工业占比较小,导致工业生产率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小。通过反事实分析我们发现,若缩小各省份之间工业占比的差距,省际间人均GDP即会出现明显的收敛。本文结论说明产业结构在解释我国地区经济收敛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优化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6+62+187 +6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J].
戴觅 ;
余淼杰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1) :211-230
[2]   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倒U型”产业结构变迁 [J].
徐朝阳 .
世界经济, 2010, 33 (12) :67-88
[3]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J].
潘文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72-84+222
[4]   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 [J].
李光泗 ;
徐翔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983-996
[5]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6]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 [J].
董先安 .
经济研究, 2004, (09) :48-59
[7]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J].
刘夏明 ;
魏英琪 ;
李国平 .
经济研究, 2004, (07) :70-81
[8]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3, (03) :19-25+89
[9]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10]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J].
刘强 .
经济研究, 2001, (06) :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