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被引:275
作者
潘文卿
机构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经济; σ-收敛;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空间计量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直接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不存在全域性的σ-收敛,全域性的β-绝对收敛趋势也不明显,但却存在着东部与中部两大"俱乐部"收敛的趋势,而西部地带的收敛特征并不显著。Theil指数的分解表明,σ-收敛指数的增大与波动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的增大与波动主导的,东、中、西内部省区的差异在缩小。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统计数据无法直接显现的结果:一方面,将省区间的关联效应纳入模型后发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存在着在全域范围内的β-绝对收敛特征。另一方面,1990年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收敛特征:1990年前,不仅全国范围内的β-绝对收敛特征显著,而且存在着东部与中西部两大收敛"俱乐部";1990年后,全国范围内的β-绝对收敛已不复存在,过去的两大收敛"俱乐部"也分化成了东、中、西三大收敛"俱乐部"。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4+222 +222-22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参数异质性、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J].
周业安 ;
章泉 .
经济研究, 2008, (01) :60-75+102
[2]   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 [J].
张晓旭 ;
冯宗宪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399-414
[3]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J].
鲁凤 ;
徐建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44-51+80
[4]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J].
吴玉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2) :101-108
[5]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J].
林光平 ;
龙志和 ;
吴梅 .
经济学(季刊), 2005, (S1) :67-82
[6]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
[7]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 [J].
董先安 .
经济研究, 2004, (09) :48-59
[8]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世界经济, 2003, (08) :3-14+80
[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均衡态与转变前兆 [J].
王铮 ;
葛昭攀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4) :31-39+204
[10]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