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

被引:38
作者
李光泗 [1 ]
徐翔 [2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
[2] 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技术引进; 后发优势; 地区经济收敛;
D O I
10.13821/j.cnki.ceq.2008.03.012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2 ; 120202 ;
摘要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本文利用收敛分析框架研究技术引进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地区间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较落后地区技术引进的技术外溢作用更强,技术引进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基于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的结论证实,技术引进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对地区经济收敛也产生显著影响。技术引进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83 / 99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 [J].
朱平芳 ;
李磊 .
经济研究, 2006, (03) :90-102
[2]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53-74
[3]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3, (03) :19-25+89
[4]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J].
舒元 ;
徐现祥 .
经济研究, 2002, (11) :3-11+63
[5]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6]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J].
刘强 .
经济研究, 2001, (06) :70-77
[7]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研究, 2000, (10) :30-37+80
[8]  
计量经济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格林, 2007
[9]  
Policy Burdens, Accountability,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J] . Justin Yifu Lin,Guofu Ta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9 (2)
[10]  
Catching up and slowing down: Learning and growth patterns in an open economy[J] . Rachel van Elka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