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被引:127
作者
舒元
徐现祥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AK类型增长模型; 边干边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1.2 [增长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吗 ?如果能 ,那么哪类经济增长理论能比较好地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呢 ?围绕这些问题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实证上 ,本文采用Jones( 1 995)实证检验新增长理论的方法 ,针对各类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特征 ,实证分析了 1 952— 1 99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 ,结果发现这些典型事实明显地拒绝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 ,相对而言 ,比较支持AK类型增长理论。另外 ,我们还发现以综合要素生产率测量的技术进步 ,不是我国1 952—1 998年间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理论上 ,本文从“边干边学”的角度 ,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纳入经济增长模型 ,证明了其本身可以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同时回答了为什么AK类型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63 +63-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J].
刘强 .
经济研究, 2001, (06) :70-77
[2]   “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 [J].
张军扩 .
经济研究, 1991, (04) :8-17
[3]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舒元等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