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57
作者
汪增洋 [1 ]
张学良 [2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城镇化空间模式; 城镇化质量; 产城融合; 小城镇; 都市区;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9.01.004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中国城镇化由数量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提升型发展的转型阶段,促进城镇体系薄弱环节——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已有文献基于增长目标和以城市为对象的研究,本文用产城融合测度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从人的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下的空间模式选择问题。对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小城镇发展质量和到中心城市地理距离之间具有"∽"型关系,这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城镇体系空间模式一致;城镇规模对发展质量提升作用大的毗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将与中心城市发展成为联系紧密的都市区;工业经济对发展质量提升作用大的一些县城,将成长为中小城市并和其毗邻小城镇形成小都市区;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格局中,都市区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应在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战略框架下,将都市区和小都市区作为城镇化空间模式的主要载体。不同类型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同,毗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通过融入都市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些县城及其毗邻小城镇通过成长为小都市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他小城镇主要通过乡镇合并扩大城镇规模、扩展市场服务范围以及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8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以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J].
张学良 .
上海城市管理, 2018, 27 (05) :2-3
[2]   新型城镇化中的产城融合及其福利效应 [J].
丛海彬 ;
段巍 ;
吴福象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11) :62-80
[3]   城市行政等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开发区的视角 [J].
王志锋 ;
王优容 ;
王云亭 ;
陈俊华 .
宏观经济研究, 2017, (11) :115-127
[4]   中国城市专业化特征及其解释 [J].
苏红键 .
中国经济问题, 2017, (03) :38-49
[5]   苏南城镇产镇融合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以昆山市千灯镇为例 [J].
王海滔 ;
陈雪 ;
雷诚 .
现代城市研究, 2017, (05) :82-89
[7]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度评价 [J].
张建清 ;
沈姊文 .
上海经济研究, 2017, (03) :109-114
[8]   江苏省产城融合评价及对策研究 [J].
何育静 ;
夏永祥 .
现代经济探讨, 2017, (02) :72-76
[9]   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经济效率——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 [J].
刘修岩 ;
李松林 ;
秦蒙 .
管理世界, 2017, (01) :51-64
[10]   超越城市行政边界的都市经济区划分:先发国家实践及启示 [J].
刘玉博 ;
李鲁 ;
张学良 .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05) :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