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度评价

被引:22
作者
张建清 [1 ,2 ]
沈姊文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2]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产城融合; 层次分析法; 城市规模; 行政中心偏向;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7.03.01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 ;
摘要
该文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变异系数,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度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发现: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度不断提高,同时不均等性也日益明显,对周边城市产生了挤压吸纳而非辐射带动作用。这种产城融合度的差异是大城市偏向和行政中心偏向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建议消除资源配置中的行政等级观念,促进城市机会平等;培育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 [J].
谢呈阳 ;
胡汉辉 ;
周海波 .
财经研究, 2016, 42 (01) :72-82
[3]   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马野驰 ;
祝滨滨 .
经济纵横, 2015, (05) :31-34
[4]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 [J].
魏后凯 .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4, 1 (01) :4-17
[5]   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及熵值法 [J].
王霞 ;
王岩红 ;
苏林 ;
郭兵 ;
王少伟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 (07) :79-88
[6]   基于灰色关联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研究 [J].
唐晓宏 .
上海经济研究, 2014, (06) :85-92+102
[7]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协调度评价 [J].
张开华 ;
方娜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3) :43-48
[8]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通过产城融合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 [J].
王政武 .
改革与战略, 2013, 29 (12) :7-12+85
[9]   产城融合发展及其城市建设的互融性探讨——以四川省天府新区为例 [J].
蒋华东 .
经济体制改革, 2012, (06) :43-47
[10]   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 [J].
林华 .
上海城市规划, 2011, (05) :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