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57
作者
汪增洋 [1 ]
张学良 [2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城镇化空间模式; 城镇化质量; 产城融合; 小城镇; 都市区;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9.01.004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中国城镇化由数量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提升型发展的转型阶段,促进城镇体系薄弱环节——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已有文献基于增长目标和以城市为对象的研究,本文用产城融合测度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从人的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下的空间模式选择问题。对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小城镇发展质量和到中心城市地理距离之间具有"∽"型关系,这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城镇体系空间模式一致;城镇规模对发展质量提升作用大的毗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将与中心城市发展成为联系紧密的都市区;工业经济对发展质量提升作用大的一些县城,将成长为中小城市并和其毗邻小城镇形成小都市区;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格局中,都市区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应在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战略框架下,将都市区和小都市区作为城镇化空间模式的主要载体。不同类型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同,毗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通过融入都市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些县城及其毗邻小城镇通过成长为小都市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他小城镇主要通过乡镇合并扩大城镇规模、扩展市场服务范围以及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8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1]  
美国城市发展模式[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王旭, 2005
[12]  
Is the division of labour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 Evidence from French cities[J] . Gilles Duranton,Hubert Jayet.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 2010 (1)
[13]   Local Multipliers [J].
Moretti, Enrico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100 (02) :373-377
[14]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GEOGRAPHY [J].
KRUGMAN, P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03) :483-499
[15]   大城市有利于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吗?——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证据 [J].
孙斌栋 ;
丁嵩 .
地理研究, 2016, 35 (09) :1615-1625
[16]   城市群是否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J].
原倩 .
世界经济, 2016, 39 (09) :99-123
[17]   城市功能疏解与大城市地区的疏散化 [J].
张强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 (03) :26-30
[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 [J].
谢呈阳 ;
胡汉辉 ;
周海波 .
财经研究, 2016, 42 (01) :72-82
[19]   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 [J].
袁志刚 ;
高虹 .
经济研究, 2015, 50 (07) :30-41
[20]   中国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化加速期以来的阶段与特征 [J].
罗震东 ;
汪鑫 ;
耿磊 .
城市规划, 2015, 39 (02) :44-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