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公诉”模式研究

被引:83
作者
李奋飞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调查; 公诉; 检察; 监察;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8.06.002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监察法》的贯彻实施,中国刑事诉讼体系也将发生重大调整。以调查权取代侦查权意味着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将呈现一种全新的"调查——公诉"模式。与"侦查——公诉"模式相比,这一全新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检察机关以监察机关的调查结论为审查对象,且已对被追诉人采取了强制措施,作不起诉决定将极为困难,其形成与监察权的政治属性和监察机关的特殊地位,以及监察机关预先公布立案决定等有紧密的关系。但是,这一全新模式或将存在多种隐忧,尤其是"调查中心主义"格局或将呈现,"非典型"错案的风险增加,被调查人的权利保障弱化。其出路或在于,促使监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调查遵循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精神实质,让检察机关有能力对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的行为进行法律监督,并充分发挥职务犯罪案件中的律师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1+2 +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3]   检察再造论——以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转隶为基点 [J].
李奋飞 .
政法论坛, 2018, 36 (01) :29-44
[4]   监察委员会调查权:性质、行使与规制的审思 [J].
左卫民 ;
安琪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71 (01) :100-105
[5]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J].
陈卫东 .
政治与法律, 2018, (01) :19-27
[6]   论监察权的独立行使及其外部衔接 [J].
秦前红 ;
石泽华 .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 1 (06) :55-64
[7]   监察制度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 [J].
汪海燕 .
政法论坛, 2017, 35 (06) :84-95
[8]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J].
陈光中 ;
邵俊 .
中国法学, 2017, (04) :23-36
[10]   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性质研究--以山西省第一案为研究对象 [J].
秦前红 ;
石泽华 .
学术界, 2017, (06) :55-6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