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论的法理反思

被引:44
作者
刘练军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主体; 人格人; 目的性; 法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法律主体乃是人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必然产物,是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且必须由法律来调整的结果。法律主体是一种人格人,其特征有三:(1)具有意志;(2)属于目的性存在;(3)能够自律。人格人既是法律的创造者,又是法律的适用者。因而,法律主体可以定义为承载法的人格人。法人同样具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乃是一种目的性和自律性的存在物,属于法律主体。人工智能与法人不可相提并论。人工智能不具备心理认知意义上的意志,它自身并非是一种目的性存在物,且不具有自律性,人工智能无法承载法。从后果主义上看,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化势必会给人类带来不堪承受之重。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42]   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 [J].
吴习彧 .
浙江社会科学, 2018, (06) :60-66+157
[43]   民法典应承载宪法对家庭之制度性保障 [J].
刘练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8, 24 (02) :32-42
[44]   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与刑罚体系的重构 [J].
刘宪权 .
政治与法律, 2018, (03) :89-99
[45]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J].
袁曾 .
东方法学, 2017, (05) :50-57
[46]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 [J].
蔡曙山 ;
薛小迪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53 (04) :145-154
[47]   法律主体考略——以近代以来法律人像为中心 [J].
胡长兵 .
东方法学, 2015, (05) :46-54
[48]   法律主体的基本形态 [J].
胡玉鸿 .
法治研究, 2012, (10) :10-16
[49]   法律主体资格的开放性 [J].
李萱 .
政法论坛, 2008, (05) :50-58
[50]  
实用人类学.[M].康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78-7-300-168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