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被引:378
作者
袁曾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人格; 人权; 数据安全;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7.05.006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现行法律体系下对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规制缺位,造成实践应用缺乏法律价值指引,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与具体规制亟待明晰。人工智能具有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有资格享有法律权利并承担责任义务,人工智能应当具有法律人格。但由于人工智能承担行为能力的后果有限,人工智能适用特殊的法律规范与侵权责任体系安排,其具有的法律人格是有限的法律人格,域外法律对此已有立法借鉴。为调整适应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的规制安排,必须明确人工智能归责原则,通过强制投保责任险、确立以人为本的监管体系、加速《人工智能发展法》立法等体系性安排促进人工智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英国法下可保利益的定义 [J].
郭建勋 .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16, 27 (04) :72-82+117
[3]   侵权法中可预见性标准的基本功能及其比较 [J].
于雪锋 .
东方法学, 2016, (04) :150-160
[4]   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实证研究 [J].
王秀哲 .
东方法学, 2016, (03) :58-70
[5]   关于人工智能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J].
刘伟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 (07) :6-11
[6]   从区际惯例到区际协定:对台渔工权益救济模式之法律定性——兼议两岸渔工协议实施的司法保障 [J].
黄勇民 ;
蔡福军 .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15, 26 (03) :53-59
[7]   海上丝绸之路安全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J].
宋云霞 ;
李承奕 ;
王铁钢 .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15, 26 (02) :11-16+23
[8]   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 [J].
梁庆寅 ;
魏斌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3 (05) :118-128
[10]   私法上自然人法律人格之解析 [J].
叶欣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64 (06) :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