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

被引:73
作者
吴习彧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主体; 责任制度;
D O I
10.14167/j.zjss.2018.06.010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人工智能的热点效应引发了各类派生讨论,问题集中在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定性上,涉及是否应赋予其法律人格等。思考是否应当将法律主体资格延伸至人工智能上,为法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思想实验。本文的观点是,为了解释人工智能的行为效力而主张赋予其法律主体资格是没有必要的。毕竟只有人类才可以理解"权利"与"责任"的涵义,机器只能被设计成遵守规则,却不能理解规则。所以即便创设出类似于"电子人"的法律人格,法律规则也无法对机器本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相对现实的路径应当是考虑如何通过法律去影响机器背后的人(包括人工智能的设计者、制造商以及使用者等)的行为层面,进而解决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157 +1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J].
袁曾 .
东方法学, 2017, (05) :50-57
[2]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 [J].
易继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37-147
[3]   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 [J].
王迁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48-155
[4]   论人工智能的民事责任:以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 [J].
司晓 ;
曹建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66-173
[5]   机器人的崛起与人类的法律 [J].
霍斯特艾丹米勒 ;
李飞 ;
敦小匣 .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 1 (04) :62-71
[6]   自燃事故在汽车产品缺陷认定中的证明效力 [J].
史智军 .
人民司法(案例), 2016, (26) :70-72
[7]  
Regul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Risks; Challenges; Competencies; and Strategies.[J].Matthew U. Scherer.Harvard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2016, 2
[8]  
Moral responsibility for computing artifacts.[J].F. S. Grodzinsky;K. Miller;M. J. Wolf.ACM SIGCAS Computers and Society.2012, 2
[9]  
From Robots to Techno Sapiens: Ethics; Law and Public Poli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ics and Neurotechnologies.[J].Wendell Wallach.Law;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