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建设的自组织路径研究

被引:54
作者
徐琴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性; 自组织; 路径; 内涵;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21.01.003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主体性是决定乡村振兴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出发,农民主体性是经济主体、环境主体、文化主体、治理主体和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然而,在实践中,农民主体意识不足、主体能力弱化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陷入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农民自组织以其主体承载、资源对接、能力培育等优势成为促进农民主体性建设、激活乡村社会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与农民主体性的多重维度相契合,农民自组织相应地涵盖了经济自组织、生态自组织、文化自组织和治理自组织四种类型。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发展呈现出多维度、不平衡和动态化并存的复杂样态。以自组织方式推进农民主体性建设应当根据区域的发展差异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照循序渐进、分类实践的基本原则进行,以提升农民主体性、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力量,从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城乡关系的实践类型与乡村振兴的分类实践 [J].
杜姣 .
探索, 2020, (01) :142-153
[2]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 [J].
刘碧 ;
王国敏 .
探索, 2019, (05) :116-123
[3]   乡村振兴的主体维度分析:以农民为视角的考察 [J].
周柏春 .
农村经济, 2019, (09) :25-32
[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主体”内涵重构 [J].
隋筱童 .
山东社会科学, 2019, (08) :97-102
[5]   乡村振兴行动中的生存理念冲突:表现、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J].
李百超 ;
谢秋山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 40 (04) :36-41
[6]   依托农民主体性建设,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J].
李卫朝 ;
王维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 (03) :72-80
[7]   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文化自信:内在理路与行动策略 [J].
方坤 ;
秦红增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 (02) :41-48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防范的五个问题 [J].
朱进芳 .
经济纵横, 2019, (03) :31-37
[9]   从传统到现代:农耕文化的嬗变与复兴 [J].
解胜利 ;
赵晓芳 .
学习与实践, 2019, (02) :126-132
[10]   从文化旁观者到参与者:乡村振兴的文化权利及其实现 [J].
黄爱教 .
新疆社会科学, 2019, (01) :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