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

被引:91
作者
刘碧
王国敏
机构
[1]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主体性; 农民主体性;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19.05.01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厘清"谁来振兴乡村"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作为具有主体性的农民,身心双重在场是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必要条件。然而,小农分散性、乡村失序性、农民受动性的状态引致农民主体能力、认同、权利的弱化,消解了农民的主体意蕴,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定的困境。不过,农村已有实践、农村发展成就以及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激发农民主体性提供了经验借鉴、现实支撑和组织保障。为此,新时代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构综合自治组织、推动制度创新,以"把方向—提能力—强认同—添动力"格局重塑农民主体性,实现乡村振兴。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如何再造村社集体 [J].
贺雪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3) :1-8+155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民主体关系探究 [J].
朱亚坤 .
青年探索, 2019, (03) :5-14
[3]   从绿色发展到绿色治理:观念嬗变、转型理据与策略甑选 [J].
王元聪 ;
陈辉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3) :45-52
[4]   乡村振兴中新乡贤的培育及其整合效应——以浙江省绍兴地区为例 [J].
应小丽 .
探索, 2019, (02) :118-125
[5]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研究——产生机理、运营机制和实证分析 [J].
陈华彬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 33 (03) :36-45
[6]   “城归”:乡村振兴中“人的回归” [J].
刘祖云 ;
姜姝 .
农业经济问题, 2019, (02) :43-52
[7]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思考——以山东省平原县“三资三务”公开报告会为例 [J].
刘新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 33 (02) :79-86
[9]   在乡村振兴语境下培育“情感共同体” [J].
刘祖云 ;
李烊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 (01) :111-118
[10]   围绕“人”加大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J].
叶兴庆 .
农民科技培训, 2019, (01)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