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适应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梗死发生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王彬成
鲁慧
崔宁宁
张艳春
机构
[1] 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内皮功能; 脑梗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1 [短暂性脑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 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按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指导用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IPC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患者1年内脑梗死发生率,发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梗死体积。结果两组治疗前v WF、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后v WF、ET-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 05),N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 05),治疗后v WF、ET-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对照组1年内12例(30. 00%)发生脑梗死,研究组1年内4例(10. 00%)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发生脑梗死的患者NIHSS评分及梗死体积对照组显著高于(大于)研究组(P<0. 05)。结论TIA患者采用IPC治疗有助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可降低后期脑梗死发生率,减轻脑梗死发生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梗死体积。
引用
收藏
页码:5675 / 56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vWF、Ⅷ因子水平变化与易栓症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系 [J].
王乐见 ;
史春娟 ;
章希文 .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 17 (03) :228-229
[2]   一氧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秀芬 ;
崔姝雅 ;
叶子芯 ;
陈静宜 ;
洪芬芳 ;
杨树龙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 (21) :5459-5462
[3]   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陈静 ;
张略 .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 (21) :137-139
[4]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J].
雒生杰 ;
周玉杰 ;
贾德安 ;
葛海龙 ;
杨士伟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 (07) :808-811
[5]   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区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J].
张会玲 ;
李世英 ;
李峥 ;
张晋霞 ;
贺永贵 ;
刘斌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 (07) :701-705
[6]   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2014年AHA/ASA版) [J].
倪金迪 ;
李响 ;
刘梅 ;
朱洪松 ;
凌美蓉 ;
龙盼 ;
周若雯 ;
蔡振林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 23 (01) :65-73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脑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J].
陈艳洁 ;
于文霞 ;
王彦 ;
王冬梅 ;
王辉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30) :3335-3336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新进展 [J].
黄维 ;
毕齐 .
中国卒中杂志, 2014, 9 (10) :874-879
[9]   糖化血红蛋白和内皮素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J].
周秀军 ;
何乐 ;
刘玉洁 .
重庆医学, 2014, 43 (24) :3163-3164+3167
[10]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 [J].
梁德贤 ;
李庆军 ;
陈康荣 .
疑难病杂志, 2014, 13 (05) :46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