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1
作者
陈静
张略
机构
[1]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12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CAD组,同时选取32例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NC组,CAD组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n=56)及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n=7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CD105及CD34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栓素(TXB2)水平。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与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分型关系。结果 ACS组与SAP组的ET-1、CD105及TXB2水平高于NC组(P<0.05),ACS组中的ET-1、CD105及TXB2水平表达高于SAP组(P<0.05)。ET-1、CD105及TXB2在钙化型、纤维型及软质型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及TXB2在钙化型斑块中表达高于纤维型及软质型(P<0.05),CD105在钙化型及纤维型斑块中的表达高于软质型(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T-1、CD105及TXB2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判断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3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与p120-连环蛋白在兔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肖志朋 ;
熊秋迎 ;
荣威林 ;
赵剑斓 ;
胡祖力 ;
李美华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 (12)
[2]   64排冠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J].
曾文军 ;
候青 ;
高彦文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21) :6115-6117
[3]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 [J].
刘洁 ;
银剑斌 ;
杨进 ;
吴敏嘉 ;
洪艳俐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7 (11) :1171-1174
[4]   激活TRPV1上调UCP2改善血管内皮线粒体功能即拮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J].
熊诗强 ;
马丽群 ;
王沛坚 ;
高鹏 ;
黎黎 ;
杨涛 ;
路宗师 ;
崔元廷 ;
刘道燕 ;
祝之明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 (10) :1820-1820
[5]   冠心病易感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 [J].
崔勤涛 ;
曹银利 ;
张杰 ;
付庆林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 32 (06) :1443-1446
[6]   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J].
廖尚宇 ;
张志广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 13 (04) :339-342
[7]   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血管因子与冠脉斑块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题录附视频 [J].
路亚枫 ;
吕树铮 ;
陈韵岱 ;
宋现涛 ;
张抒扬 ;
霍勇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03) :267-272
[8]   冠脉CT血管造影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 [J].
陈同生 ;
张慎和 ;
张纯燕 ;
张立华 ;
王红梅 ;
陈子徍 .
河北医药, 2015, 37 (03) :368-370
[9]   冠状动脉CT成像与易损斑块 [J].
曹华 ;
张晓良 .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4, 35 (05) :587-589
[10]   320排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对照分析 [J].
王飞 ;
董丹丹 ;
孙夕林 ;
王丹 ;
张同 ;
申宝忠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7 (06) :557-560